【凿壁偷光是什么意思】“凿壁偷光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源自古代的一个真实故事,用来形容一个人勤奋好学、刻苦努力的精神。这个成语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,还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,常被用来鼓励人们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学习。
一、成语释义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凿壁偷光 |
拼音 | záo bì tōu guāng |
解释 | 比喻人勤奋好学,即使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也坚持读书学习。 |
出处 | 《西京杂记》卷二:“匡衡字稚圭,勤学而无烛,邻舍有烛而不逮,衡乃穿壁引其光,以书映光而读之。” |
用法 | 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人刻苦学习 |
二、成语来源与故事
“凿壁偷光”最早出自《西京杂记》,讲述的是西汉时期的学者匡衡的故事。
匡衡小时候家境贫寒,买不起灯油,晚上无法读书。他发现邻居家中有灯光,于是便在墙上凿了一个小洞,把邻居家的灯光引到自己的房间里,借着微弱的光线读书学习。正是靠着这种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,匡衡最终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学者,并官至丞相。
三、成语寓意与现实意义
项目 | 内容 |
寓意 | 表达了在困境中不放弃、坚持追求知识的精神。 |
现实意义 | 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要有毅力和决心,不断学习和进步。 |
延伸含义 | 不仅指物理上的“借光”,也象征精神上的“汲取智慧”。 |
四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句子 |
学生学习 | 尽管家里条件不好,但他依然凿壁偷光,最终考上了大学。 |
职场激励 | 在创业初期,他每天工作到深夜,真正做到了凿壁偷光。 |
教育场合 | 老师表扬学生说:“你这种凿壁偷光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。” |
五、总结
“凿壁偷光”不仅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精神象征。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教育、崇尚勤奋的传统美德。在现代社会,虽然我们不再需要“凿壁取光”,但那种在逆境中坚持学习、不断进取的精神,依然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品质。
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来历和意义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,也能从中获得激励和启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