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普陀山南海观音什么时候修建】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,以供奉观世音菩萨而闻名。其中,南海观音是普陀山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,也是游客和信徒们朝拜的重要景点。关于“普陀山南海观音什么时候修建”这一问题,许多人可能并不清楚其具体历史背景。本文将对此进行简要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。
一、
普陀山南海观音的建造时间可以追溯到近代,与古代的普陀山佛教文化发展密切相关。虽然普陀山自唐代起就成为观音信仰的重要圣地,但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南海观音像,则是现代重建的结果。
根据相关资料,南海观音大佛的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,经过多年的规划与施工,最终于1997年正式落成。这座大佛高88米,是世界上最高的观音像之一,象征着慈悲与智慧。它不仅具有宗教意义,也成为了普陀山旅游的重要标志。
需要注意的是,普陀山历史上曾有多次观音像的修建和重建,但如今的“南海观音”指的是这座现代大型铜制雕像。因此,在回答“普陀山南海观音什么时候修建”时,应明确指出其为现代工程,而非古代建筑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建筑名称 | 南海观音大佛 |
所在地 |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 |
建造时间 | 1990年代初开始建设,1997年正式落成 |
高度 | 88米(含莲花座) |
材质 | 铜质 |
宗教意义 | 观音菩萨化身,象征慈悲与智慧 |
历史背景 | 普陀山自唐代起即为观音信仰圣地,但现有大佛为现代重建 |
地理位置 | 位于普陀山紫竹林景区附近,面向东海 |
三、结语
总的来说,“普陀山南海观音什么时候修建”这个问题的答案应明确为:南海观音大佛是在1990年代初开始建造,并于1997年建成。它不仅是普陀山佛教文化的象征,也是现代艺术与宗教结合的典范。对于游客而言,了解其建造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景点的文化内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