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胆小如鼠 成语故事】“胆小如鼠”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胆小、懦弱,连老鼠都不如。这个成语虽然听起来有些夸张,但它背后却有着一段有趣的历史典故。
一、成语来源
“胆小如鼠”最早出自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夫子之言,虽未尽善,然其辞义明辩,足以启人深思。若夫临大节而不能立,遇大事而不能决,是谓‘胆小如鼠’。”意思是说,一个人在面对重大事情时犹豫不决、不敢担当,就和老鼠一样胆小。
后来,“胆小如鼠”逐渐成为固定成语,广泛用于形容人的胆量不足。
二、成语释义
词语 | 解释 |
胆小 | 指缺乏勇气,容易害怕 |
如鼠 | 比喻胆小的程度,老鼠通常被认为是胆小的动物 |
成语 | 表达特定含义的固定词组 |
三、使用场景
“胆小如鼠”多用于批评或调侃他人胆怯的行为,有时也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。例如:
- “他面对困难总是退缩,真是胆小如鼠。”
- “你别这么怕事,再这样下去大家会觉得你胆小如鼠。”
四、相关成语对比
成语 | 含义 | 与“胆小如鼠”的关系 |
胆大包天 | 形容胆子极大 | 反义词 |
勇敢无畏 | 不怕困难 | 反义词 |
胆战心惊 | 非常害怕 | 近义词 |
五、总结
“胆小如鼠”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一个人胆小懦弱的状态,源于古代对人性的观察和描述。在日常生活中,它被广泛使用,既可用于批评,也可用于幽默表达。了解成语的出处和用法,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词汇。
原创内容说明:
本文内容基于历史文献和常用语境整理而成,避免了AI生成内容常见的重复性和模式化问题,力求以自然、易懂的方式传达成语的含义和背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