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赠刘景文这首诗的鉴赏】《赠刘景文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,全诗如下:
> 荷尽已无擎雨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。
> 一年好景君须记,最是橙黄橘绿时。
这首诗写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,是他赠送给友人刘景文的一首诗,既表达了对友人的鼓励与安慰,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。
一、诗歌
这首诗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变化,表达出诗人对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的思考。诗中“荷尽”“菊残”描绘了秋末的萧瑟景象,但“擎雨盖”“傲霜枝”则表现出荷花与菊花虽已凋零,却依然坚韧不屈的精神。最后两句点明主题,提醒友人要珍惜眼前的好时光,并指出一年中最美的时节是在橙黄橘绿之时,寓意着即使在逆境中也要看到希望与美好。
二、诗歌鉴赏要点总结
鉴赏角度 | 内容说明 |
题材 | 咏物抒情,借景抒怀 |
意象 | 荷、菊、橙、橘——象征坚韧与希望 |
情感 | 表达对友人的鼓励与劝慰,体现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|
语言风格 | 简洁凝练,富有画面感,意境深远 |
结构 | 四句三段式,层层递进,由景入情 |
艺术手法 | 对比(荷尽 vs 菊残)、拟人(擎雨盖、傲霜枝)、借景抒情 |
三、作者背景简述
苏轼(1037—1101)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、书画家、政治家。他一生仕途坎坷,多次被贬,但始终保持着豁达乐观的心态。他的诗文风格豪放洒脱,善于从自然中汲取灵感,表达人生感悟。
四、诗歌意义与现实启示
《赠刘景文》不仅是一首描写秋景的诗,更是一首蕴含哲理的劝世之作。它告诉人们:即使在人生的低谷,也要保持坚强与希望;最美的风景往往出现在看似萧瑟的时节。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,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。
五、结语
《赠刘景文》以其简洁的语言、深邃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,成为苏轼诗作中的经典之作。它不仅是对友人的勉励,更是对生命态度的深刻诠释。读此诗,令人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温暖与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