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卖柑者言解释】《卖柑者言》是元代文学家刘基(字伯温)所作的一篇寓言性散文,文章通过一个卖柑子的小贩之口,揭露了当时社会中官吏腐败、欺世盗名的现象。作者借卖柑者的言语,讽刺那些外表光鲜却无真才实学的官员,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不满与批判。
一、
《卖柑者言》讲述了作者在杭州城中遇到一位卖柑子的老人。这位老人虽然售卖的柑子外表金黄饱满,但切开后却内里干枯,毫无汁水。作者询问其原因,老人回答说:“吾售之,人取之,未尝有言。”接着,他进一步指出:“今夫佩玉带、服锦衣、坐高堂、食丰馔者,其人岂能为天下之贤者乎?”
这句话的意思是:现在那些身着华服、居于高位、享受荣华富贵的人,难道真的是有才能的贤人吗?显然不是。他们不过是靠着权势和虚名混日子罢了。
刘基借此讽喻当时官场中的腐败现象,指出许多官员徒有其表,缺乏实际能力,甚至以欺诈手段维持地位。文章语言简练,寓意深刻,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。
二、表格对比分析
内容要点 | 解释说明 |
人物角色 | 卖柑者:表面光鲜、内里空虚;作者:观察者,引发思考;官吏:象征腐败、虚伪的群体 |
主题思想 | 批判官场腐败、讽刺虚伪行为、揭示“金玉其外,败絮其中”的社会现象 |
表现手法 | 寓言式叙述、对比手法、反问句式、借事喻理 |
文章结构 | 开头描写卖柑者的柑子外表与内在的反差 → 中间引出卖柑者的感慨 → 结尾点明主旨,批判官场 |
现实意义 | 揭示权力与道德脱节的问题,提醒人们不要被表象迷惑,应关注实质与能力 |
三、结语
《卖柑者言》虽短小精悍,但寓意深远。它不仅是对当时社会弊端的批评,也对现代人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。我们应当警惕那些只重形式、不重实质的现象,追求真实与价值,而非虚名与浮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