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完璧归赵梗概】“完璧归赵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典故,出自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。这个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,赵国得到一块稀世珍宝——和氏璧,秦国以强大的武力威胁赵国,要求用这块玉璧换取十五座城池。面对强敌,赵国大臣蔺相如临危受命,凭借智慧与勇气,最终成功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,维护了国家尊严。
以下是“完璧归赵”的详细梗概总结:
完璧归赵梗概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 |
时间背景 | 战国时期(约公元前3世纪) |
主要人物 | 蔺相如、秦王、赵王、宦官缪贤、使者等 |
核心事件 | 秦国以十五城换赵国的和氏璧,蔺相如奉命前往秦国,智取玉璧并安全带回赵国。 |
关键情节 | - 秦王提出交换条件,蔺相如识破其虚伪 - 在秦宫中,蔺相如以死相逼,迫使秦王答应归还玉璧 - 趁机派随从将玉璧秘密送回赵国 - 回国后向赵王汇报,赵王赞其忠勇 |
意义与影响 | 蔺相如以智取胜,展现了外交智慧与忠诚精神,成为后世推崇的典范。同时,也体现了弱国在强权面前的不屈与机智。 |
成语含义 | “完璧归赵”比喻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给原主,也可引申为保护或维护某物的完整性。 |
通过这一历史事件,我们可以看到蔺相如不仅是一位有胆识的外交家,更是一个深谙权谋与策略的政治家。他的行为不仅保全了赵国的利益,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秦国的扩张野心,为后来的合纵连横提供了重要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