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黄鹤楼简介】黄鹤楼,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长江南岸的蛇山上,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。它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,更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。黄鹤楼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、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优美的诗词文化闻名于世。
一、黄鹤楼概况总结
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(公元223年),最初为军事瞭望塔。历经多次毁建,现存建筑为1985年重建,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,外观仿古,气势恢宏。黄鹤楼不仅是武汉的重要地标,也是文人墨客吟诗作赋的胜地。
二、黄鹤楼基本信息表
项目 | 内容 |
名称 | 黄鹤楼 |
地理位置 |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长江南岸蛇山 |
建筑年代 | 初建于三国时期(公元223年);现楼为1985年重建 |
建筑风格 | 仿古建筑,飞檐翘角,气势雄伟 |
高度 | 约50米 |
层数 | 5层 |
文化意义 | 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,与岳阳楼、滕王阁、鹳雀楼齐名 |
著名诗句 | “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”——崔颢《黄鹤楼》 |
旅游价值 | 武汉著名景点,每年吸引大量游客 |
历史事件 | 多次毁于战火,后多次重建 |
三、黄鹤楼的文化影响
黄鹤楼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,历代诗人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都曾在此留下诗篇。其中,唐代诗人崔颢的《黄鹤楼》被誉为千古绝唱,使黄鹤楼声名远播。此外,黄鹤楼也常出现在文学作品、戏曲、绘画中,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。
四、结语
黄鹤楼不仅是一座建筑,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。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,承载了无数文人的梦想与情怀。如今,作为武汉的标志性建筑,黄鹤楼继续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