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古代关于羞的诗句】“羞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情感表达,常与道德、礼仪、情感等紧密相连。古人常用“羞”来表达内心的愧疚、自尊、羞耻或柔情。在诗词中,“羞”字频繁出现,既有对自身行为的反思,也有对他人情感的细腻描绘。
以下是对古代诗词中“羞”字使用情况的总结,并附上相关诗句示例:
一、
在中国古代诗歌中,“羞”字不仅用于描述个人的情绪状态,还常常与人物性格、社会伦理、爱情关系等主题结合,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。从《诗经》到唐宋诗词,历代文人皆有涉及“羞”的诗句,形式多样,内容深刻。
“羞”在诗中可以是女子的娇羞,如“低头思故乡”;也可以是士人的自责,如“羞见江东父老”;还可以是面对困境时的无奈,如“羞将白发对明镜”。这些诗句反映了古人对“羞”的多重理解与情感表达。
二、古代关于“羞”的诗句汇总表
朝代 | 作者 | 诗句 | 出处 | 注释 |
先秦 | 《诗经·邶风·静女》 | 爱而不见,搔首踟蹰。 | 《诗经》 | 表现女子害羞的情态 |
汉 | 乐府诗 | 青青园中葵,朝露待日晞。 | 《长歌行》 | 虽未直接用“羞”,但体现含蓄情感 |
唐 | 李白 | 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风拂槛露华浓。 | 《清平调》 | 以美喻羞,形容女子之美 |
唐 | 白居易 | 回眸一笑百媚生,六宫粉黛无颜色。 | 《长恨歌》 | 描写杨贵妃的羞涩与美貌 |
唐 | 杜甫 | 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。 | 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》 | 表达对社会不公的羞耻感 |
宋 | 李清照 | 和羞走,倚门回首,却把青梅嗅。 | 《点绛唇·蹴罢秋千》 | 女子害羞之态,生动传神 |
宋 | 苏轼 | 一蓑烟雨任平生。 | 《定风波》 | 表现豁达心态,不为羞辱所困 |
明 | 汤显祖 | 只恐双溪舴艋舟,载不动许多愁。 | 《武陵春》 | 间接表达内心羞愧与哀愁 |
清 | 纳兰性德 | 此情可待成追忆,只是当时已惘然。 | 《锦瑟》 | 抒发对过往的羞悔之情 |
三、结语
“羞”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情感符号,承载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意蕴。无论是女子的娇羞,还是士人的自省,都体现了古人对自我、他人和社会的深刻思考。通过阅读这些诗句,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的感情世界,也能更深入地理解“羞”这一情感的文化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