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破窑赋》是宋代文学家吕蒙正所作的一篇经典散文,文章以作者自身经历为背景,表达了对人生起伏的深刻感悟。全文以文言文形式呈现,语言精炼而富有哲理,是古代士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重要体现。
原文如下:
天地有常,日月无亏。惟人自扰,何苦之有?吾尝居于破窑,寒暑交替,风霜侵袭。然心有所安,志有所定,虽身处困顿,而心怀天下。夫富贵如浮云,荣辱皆过眼烟霞。君子当以德立身,以道济世,不以一时得失论英雄。
文中“天地有常”四字点明自然规律的永恒不变,而“惟人自扰”则揭示了人类自身的烦恼多源于内心的不安。吕蒙正在破窑中生活时,并未因此消沉,而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境,这体现了他豁达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精神境界。
译文如下:
天地运行有其固定的法则,日月星辰从不偏斜。只是人们常常自己给自己制造麻烦,为何要让自己如此苦恼呢?我曾经居住在破旧的窑洞里,经历了四季的变化,忍受着风雪的侵袭。然而我的内心却十分平静,意志也更加坚定,虽然身处贫困之中,但心中始终装着国家与百姓。那些所谓的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,荣誉与耻辱也都像飘忽的烟雾一样转瞬即逝。真正的君子应当凭借品德立足于世,凭借正道造福于民,不应因一时的成败得失来评判一个人是否为英雄。
这篇作品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见解,还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。它提醒我们,在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时,应保持乐观的心态,坚守自己的信念,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。同时,《破窑赋》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于理想人格和社会理想的不懈追求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