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逃之夭夭的意思什么】“逃之夭夭”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成语,常用于描述某人或某物在遇到危险、压力或不愉快的情况时迅速逃跑的行为。虽然这个成语听起来有些幽默或夸张,但它的使用范围广泛,可用于日常口语和书面表达。
一、成语解释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 | 逃之夭夭 |
| 拼音 | táo zhī yāo yāo |
| 出处 | 出自《诗经·周南·桃夭》: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”后引申为“逃之夭夭”,形容逃跑得非常快、非常彻底。 |
| 释义 | 形容人或事物在遇到危险、压力、尴尬等情况时,迅速而慌乱地逃离。多带有调侃或讽刺意味。 |
| 使用场景 | 常用于口语中,表示某人逃避责任、面对问题时选择逃跑,也可以用来形容动物、物品等快速离开的场景。 |
二、常见用法与例句
1. 用于人
- 他一看到老师来了,立刻“逃之夭夭”。
- 面对批评,他选择了“逃之夭夭”,没有正面回应。
2. 用于动物或事物
- 一只小老鼠被猫追得“逃之夭夭”。
- 这个软件一发布就“逃之夭夭”,没人再提它了。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| 类型 | 词语 |
| 近义词 | 逃跑、开溜、溜之大吉、落荒而逃 |
| 反义词 | 坚守、迎难而上、直面问题、勇敢面对 |
四、注意事项
- “逃之夭夭”虽有贬义,但在日常交流中更多是带有一种轻松、调侃的语气。
- 不宜用于正式场合或严肃的书面语中,容易显得不够庄重。
- 在文学作品中,可以用来塑造人物性格,表现其懦弱或逃避的性格特点。
五、总结
“逃之夭夭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压力或危险时迅速逃跑的行为。虽然它带有一定的调侃意味,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,尤其适合在非正式场合中表达一种轻松的态度。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,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文语言的丰富性与趣味性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