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弯弯月出挂城头,凉洲七里十万家。城头月出照凉洲,胡人半解弹琵琶】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《凉州词》之一,虽未明确署名,但因其意境深远、语言简练,广为流传。全诗描绘了边塞凉州的夜景与当地民族文化的交融,展现出一种苍凉中带温情的边地风貌。
一、
本诗通过描绘凉州夜晚的月色与胡人弹奏琵琶的情景,展现了边疆地区的独特风情。前两句写景,后两句写人,情景交融,富有画面感和文化气息。诗中“弯弯月出”、“城头月出”描绘了月亮从城头升起的景象,营造出静谧而悠远的氛围;“凉洲七里十万家”则表现出凉州城的繁华与人口众多;“胡人半解弹琵琶”则点明了胡人对音乐的喜爱,反映出边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融合。
二、关键信息对比表
项目 | 内容 |
诗名 | 《凉州词》(原文为:“弯弯月出挂城头,凉洲七里十万家。城头月出照凉洲,胡人半解弹琵琶”) |
作者 | 王之涣(虽未明确署名,但常被归为此诗作者) |
体裁 | 五言绝句 |
创作背景 | 唐代边塞诗,反映凉州地区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貌 |
主题 | 边塞风光、民族融合、文化交融 |
意象 | 月亮、城头、凉州、琵琶、胡人 |
风格 | 苍凉中见温情,简洁中见深意 |
表达手法 | 景物描写 + 人物活动,情景交融 |
文化意义 | 展现唐代边疆地区的多元文化,体现胡汉融合的现实 |
三、结语
这首诗虽然篇幅短小,却以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边塞夜景图,既有自然之美,又有人文之韵。它不仅是一首写景诗,更是一首反映历史与文化交融的作品,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。通过对诗中意象的解读,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边疆地区的生活状态与文化特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