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响遏行云故事来源是什么】“响遏行云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形容声音高亢嘹亮,能阻止天上的云彩流动,常用来赞美歌声或音乐的美妙动听。这个成语最早出自《列子·汤问》,讲述的是古代一位名叫韩娥的歌者,她的歌声感人至深,令人难忘。
一、
“响遏行云”最早见于《列子·汤问》中关于韩娥的故事。韩娥是一位擅长歌唱的女子,她的歌声极其优美,以至于在她离开某地后,人们仍被她的歌声所打动,甚至觉得她的歌声能够阻止云彩的流动。这个故事后来被引申为形容歌声或音乐极其动听,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。
成语“响遏行云”不仅用于形容音乐,也常用于文学作品中,表达一种极致的艺术美感。
二、表格:响遏行云故事来源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响遏行云 |
出处 | 《列子·汤问》 |
故事人物 | 韩娥(古代歌者) |
故事内容 | 韩娥的歌声极为动听,以至于她离开后,人们仍感到余音绕梁,甚至觉得她的歌声可以阻止云彩流动。 |
成语含义 | 形容歌声或音乐极其高亢、动人,有震撼力。 |
使用场景 | 多用于赞美音乐、歌声、艺术表现力等。 |
文化意义 | 体现了中国古代对音乐艺术的高度评价和审美追求。 |
三、结语
“响遏行云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文化象征,代表着人们对美好艺术的向往与追求。通过韩娥的故事,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代音乐的魅力,也能体会到语言与文化的深厚底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