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生活经验 >

失怙的词语解释

2025-09-19 05:22:14

问题描述:

失怙的词语解释,有没有大佬愿意点拨一下?求帮忙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19 05:22:14

失怙的词语解释】“失怙”是一个较为文言的词语,常用于古代文献或文学作品中,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。它指的是失去父亲,尤其是指年幼时失去父亲,常常带有悲痛和无助的情感色彩。在古文中,“怙”意为依靠、依仗,因此“失怙”可以理解为失去了依靠的人。

以下是对“失怙”一词的详细解释与相关资料整理:

一、词语解释

项目 内容
拼音 shī hù
词性 动词/名词(古语)
含义 失去父亲;尤指幼年丧父
出处 《诗经·小雅·蓼莪》:“欲报之德,昊天罔极;母兮哀哉,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。”(虽未直接出现“失怙”,但表达类似情感)
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孤子失怙,无以自存。”
近义词 孤儿、失恃、丧父
反义词 有怙、有父、得亲
使用场景 古代文学、诗词、历史记载中常见,现代多用于文学描写或正式文本中

二、词语用法与语境分析

1. 作为动词使用:

“他自幼失怙,由祖母抚养长大。”

——表示从小失去父亲,生活艰难。

2. 作为名词使用:

“他是个失怙之人,性格内向寡言。”

——指失去父亲的人,常带有一种悲情色彩。

3. 文学中的象征意义:

在古诗词中,“失怙”往往象征着孤独、无助、命运多舛,常用来渲染人物的悲惨命运或表达对亲情的怀念。

三、文化背景与情感内涵

“失怙”不仅是字面意义上的“失去父亲”,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情感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父亲是家庭的支柱,失去父亲意味着失去了最大的依靠和精神支持。因此,“失怙”常被赋予一种沉重、悲伤的情感色彩,体现了古人对家庭伦理的重视。

四、总结

“失怙”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色彩的词语,主要指失去父亲,尤其强调幼年丧父的情况。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,但在文学、历史及文化研究中仍具有重要价值。通过了解这一词语的含义、出处及情感内涵,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家庭观念与人伦关系。

如需进一步探讨“失怙”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具体应用,可参考《世说新语》《聊斋志异》等古典文献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