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君子攸宁是什么意思】“君子攸宁”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:“丧乱既平,既安且宁。虽有兄弟,不如友生。”后来在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有声》中也有“济济跄跄,絜尔牛羊,以往烝尝。皇皇后帝,皇祖后稷,享以骍牺,是飨是宜。皇王维辟,天命靡常。惟此圣人,昭假迟迟,上帝是祗,帝命式于九围。是生厚自,降尔遐福。民之质矣,日用饮食。群黎百姓,遍为尔德。如月之恒,如日之升。如南山之寿,不骞不崩。如松柏之茂,无不尔或承。”其中“攸宁”一词常被引申为“所安宁”,整体含义为“君子所安宁”。
“君子攸宁”通常用来形容君子在安定、和谐的环境中生活,内心平静,行为得体,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处世态度。
“君子攸宁”是一个源自古代经典的词语,意指君子在安定、和谐的环境中生活,内心宁静,行为端正。它强调了君子应具备的品德与修养,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理想人格的追求。
表格展示:
词语 | 含义 | 出处 | 延伸意义 | 文化背景 |
君子攸宁 | 指君子所安宁,形容君子处于安定、和谐的环境中 | 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有声》 | 强调君子的道德修养与内心平静 | 儒家文化中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|
君子 | 有德行、有修养的人 | 多见于《论语》等经典文献 | 代表道德高尚、行为端正的人 | 中国古代社会的理想人物形象 |
攸宁 | 所安宁,表示安定、平静的状态 | 《诗经》中常见词汇 | 强调内心的安稳与外在的和谐 | 反映古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君子攸宁”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要求,也是对社会和谐的一种理想表达。在现代社会中,这一理念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