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蹒跚学步是什么意思】“蹒跚学步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刚开始学习走路时的不稳和笨拙状态。这个词语不仅用于描述婴幼儿的动作,也可以比喻人在新领域、新环境中初次尝试时的生疏和困难。
一、
“蹒跚学步”原意是指婴儿刚开始学习走路时摇摇晃晃、步履不稳的样子。后来,这个成语被引申为比喻人在面对新事物或新环境时,由于经验不足而显得笨拙、不熟练的状态。它常用于鼓励人们在初期阶段保持耐心,因为这是成长和进步的必经之路。
在日常生活中,“蹒跚学步”可以用在多种场景中,比如:
- 学生第一次接触一门新学科;
- 新员工刚进入职场;
- 一个团队开始实施一项新项目;
- 个人尝试一种新的技能或爱好。
二、表格展示
| 词语 | 蹒跚学步 |
| 拼音 | pán shān xué bù |
| 词性 | 动词/形容词(常作谓语) |
| 含义 | 原指婴儿学走路时摇摇晃晃的样子;后比喻人初学某事时的笨拙、不熟练状态。 |
| 出处 | 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婴孩始学行,曰‘学步’。” |
| 用法 | 多用于比喻,表示在初期阶段的不成熟或不熟练。 |
| 近义词 | 初出茅庐、手足无措、生疏、稚嫩 |
| 反义词 | 得心应手、驾轻就熟、娴熟、老练 |
| 例句 | 他刚接手这个项目,还处于蹒跚学步的阶段。 |
三、结语
“蹒跚学步”虽然听起来有些贬义,但在实际使用中更多是一种温和的表达方式,强调的是成长过程中的自然阶段。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,在面对新挑战时,都需要经历这样一个“蹒跚”的过程。只要坚持不懈,终会走向成熟与稳健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