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究天人之际出自哪里】一、
“究天人之际”这一说法,源自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。原文为: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。”这句话表达了司马迁撰写《史记》的宗旨,即探究天与人的关系,贯通历史的发展变化,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。
“究天人之际”中的“天”通常指自然规律或天命,“人”则指人类社会与行为。司马迁通过研究历史,试图揭示天道与人事之间的联系,体现了一种哲学性的思考方式。
在现代语境中,“究天人之际”常被用来形容对宏观世界和人类社会关系的深入探讨,具有较强的学术与思想价值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 |
原文 | 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。” |
作者 | 司马迁(西汉) |
含义 | 探究天与人的关系,贯通历史变迁,形成独立见解。 |
“天”的含义 | 自然规律、天命、宇宙法则 |
“人”的含义 | 人类社会、历史事件、人的行为与命运 |
现代意义 | 常用于表达对天地人关系的哲学性思考 |
使用场景 | 学术研究、历史分析、哲学探讨等 |
三、结语
“究天人之际”不仅是司马迁治学精神的体现,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宇宙、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。它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,启发人们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世界与自身的关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