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偏安一隅的意思是什么】“偏安一隅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国家、政权或群体在面临外部压力或动荡时,选择退守到一个相对封闭、偏远的地区,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。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消极意味,通常用来形容缺乏进取精神、只求暂时安稳的心态。
一、成语释义
| 词语 | 含义 |
| 偏安 | 指在边远或不利的环境中暂时安定下来 |
| 一隅 | 指一个角落、一方小地方 |
| 整体含义 | 在局势动荡或危机中,选择退守到一个偏远的地方,保持短暂的安宁 |
二、出处与用法
该成语最早见于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。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夫学须静也,才须学也,非学无以广才,非志无以成学。”虽未直接使用“偏安一隅”,但其思想基础与此相近。
现代语境中,“偏安一隅”多用于历史、政治、文学等语境,如:
- “南宋时期,朝廷偏安一隅,未能收复中原。”
- “面对强敌,他选择偏安一隅,避免正面冲突。”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| 类型 | 成语 |
| 近义词 | 安于一隅、苟且偷安、固守一隅 |
| 反义词 | 积极进取、开拓进取、奋发图强 |
四、使用场景
| 场景 | 示例 |
| 历史评价 | 南宋王朝偏安一隅,导致国力衰弱。 |
| 政治分析 | 一些小国为了安全,选择偏安一隅,不参与国际事务。 |
| 文学描写 | 小说中描绘人物在乱世中偏安一隅,寻求内心的平静。 |
五、总结
“偏安一隅”是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成语,强调在动荡或危机中选择保守、退让的态度。它不仅用于描述地理上的退守,也常用于比喻心理或战略上的被动应对。在实际使用中,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褒贬意义。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偏安一隅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,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,值得我们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加以注意和理解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