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《西游记》中,孙悟空大闹天宫时,玉帝召集了众多神将和仙官来镇压他。其中提到的“五方揭谛、六丁六甲、一十八位护教伽蓝、二十八宿星”等称呼,听起来神秘又威严,让人不禁好奇:这些到底是谁?他们有什么来历和职责?
其实,这些名称并非完全出自《西游记》原著,而是后人根据道教、佛教以及古代天文历法中的神祇与星宿体系加以融合而来的。下面我们来逐一解析这些神秘的称谓。
一、五方揭谛
“揭谛”是梵语“Kṣiti”的音译,原意为“地神”或“守护者”。在佛教中,“揭谛”常用于咒语中,如《心经》中的“揭谛揭谛,波罗揭谛”,意思是“去吧,去吧,到彼岸去吧”。
而在道教和民间传说中,“五方揭谛”指的是五方土地神,分别掌管东、南、西、北、中五个方位的土地。他们的职责是保护一方百姓,驱邪避灾,维护地方安宁。
二、六丁六甲
“六丁六甲”是道教中非常有名的神将组合,共有十二位,分别是六丁神和六甲神。他们在道教信仰中被认为是雷部的神将,负责执行天命、斩妖除魔、护佑人间。
- 六丁:属阴,多为女性神将,象征阴气。
- 六甲:属阳,多为男性神将,象征阳气。
在《西游记》中,六丁六甲常被派去协助天兵天将捉拿妖怪,尤其是对孙悟空这样的大闹天宫者进行围剿。
三、一十八位护教伽蓝
“伽蓝”是梵语“Gāmaṇi”的音译,原指寺院的守护神。在佛教中,伽蓝神通常是指保护佛寺、佛法的神灵。
“一十八位护教伽蓝”则是后世对佛教护法神的一种说法,代表十八位重要的护法神将,他们各自有不同的职能,如守卫佛寺、护持佛法、降伏魔障等。
在《西游记》中,这十八位伽蓝神也常常出现在天庭或佛门之中,协助取经团队完成任务。
四、二十八宿星
“二十八宿”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重要概念,指的是将黄道带分为二十八个星区,每个星区对应一个星宿,用来观测天象、制定历法。
二十八宿分为四组,每组七宿,分别对应青龙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四象:
- 东方青龙七宿:角、亢、氐、房、心、尾、箕
- 南方朱雀七宿:井、鬼、柳、星、张、翼、轸
- 西方白虎七宿:奎、娄、胃、昴、毕、觜、参
- 北方玄武七宿:斗、牛、女、虚、危、室、壁
在神话传说中,二十八宿也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神灵形象,称为“二十八星宿神”,他们各司其职,守护天地、掌管四季、影响人事。
总结
“五方揭谛、六丁六甲、一十八位护教伽蓝、二十八宿星”这些名称虽然在《西游记》中出现,但它们的来源却融合了佛教、道教和古代天文的知识体系。这些神祇不仅是神话故事中的角色,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宇宙秩序、神灵信仰和自然规律的重要体现。
通过了解这些神祇的背景,我们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《西游记》的文化内涵,也能感受到中国古代丰富的宗教思想和宇宙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