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胡焕庸线指的是什么】胡焕庸线,又称“黑河—腾冲线”,是中国地理学中一条具有重要意义的分界线。它由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于1935年提出,用于划分中国人口分布的差异。这条线从东北的黑龙江省黑河市,延伸至西南的云南省腾冲市,将中国划分为东西两大部分。
胡焕庸线不仅是人口分布的分界线,也反映了自然环境、经济发展和文化差异的显著不同。该线以东地区人口密集、经济发达;以西地区则地广人稀、开发程度较低。这一发现对中国的人口政策、区域发展和城市规划具有深远影响。
胡焕庸线简要总结
| 项目 | 内容 |
| 提出者 | 胡焕庸(中国著名地理学家) |
| 提出时间 | 1935年 |
| 线路起点 | 黑龙江省黑河市 |
| 线路终点 | 云南省腾冲市 |
| 分界意义 | 人口分布、自然环境、经济发展等 |
| 东部特点 | 人口密集、经济发达、城市集中 |
| 西部特点 | 地广人稀、开发不足、生态脆弱 |
胡焕庸线的实际影响
1. 人口分布:胡焕庸线以东约43%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约94%的人口,而以西约57%的国土仅居住约6%的人口。
2. 经济发展:东部地区工业化、城市化水平高,经济总量远超西部。
3. 资源分配:水资源、土地资源在东部更为丰富,而西部多为高原、山地和沙漠,资源开发难度大。
4. 生态保护:西部生态环境较为脆弱,保护任务繁重,而东部面临环境污染等问题。
胡焕庸线不仅是一条地理分界线,更是一种社会发展的映射。随着国家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,这条线的意义也在不断演变,但其作为中国人口与地理格局的重要标志,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