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拍案叫绝的意思是什么】“拍案叫绝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对某件事物或言论非常赞赏、佩服,甚至到了激动不已的地步。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说话者或写作者在听到、看到令人惊叹的内容时,情不自禁地拍打桌子并发出赞叹的声音。
一、成语解析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 | 拍案叫绝 |
| 拼音 | pāi àn jiào jué |
| 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闻其言,惊而叹曰:‘此真贤士也!’遂与之语,甚悦,乃击案而称曰:‘吾所未见也!’” |
| 释义 | 形容对某人或某事非常赞赏,甚至激动得拍案大叫。 |
| 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,表示高度赞扬。 |
| 近义词 | 赞叹不已、拍手称快、心服口服 |
| 反义词 | 嗤之以鼻、不屑一顾、无动于衷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| 场景 | 示例句子 |
| 文学评论 | 他对这篇小说的结构安排拍案叫绝。 |
| 音乐欣赏 | 那首曲子的旋律优美,令人拍案叫绝。 |
| 科技发明 | 这项技术突破让人拍案叫绝,堪称奇迹。 |
| 艺术表演 | 表演者的演技精湛,观众纷纷拍案叫绝。 |
三、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
“拍案叫绝”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,更是一种情感的外化。它体现了中国人在面对精彩内容时,往往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共鸣。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对艺术、智慧或技艺的高度认可,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“美”的追求和尊重。
四、注意事项
- “拍案叫绝”多用于正面评价,不宜用于负面或讽刺语境。
-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,避免与“拍马屁”等贬义词混淆。
- 在口语中,可适当简化为“拍手叫好”或“赞不绝口”。
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“拍案叫绝”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,更是一种文化表达方式,体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推崇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