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精选知识 >

依草附木汉语大词典

2025-10-12 10:57:19

问题描述:

依草附木汉语大词典,真的急需答案,求回复求回复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0-12 10:57:19

依草附木汉语大词典】“依草附木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汉语大词典》,常用于形容人没有主见,依赖他人或借助外力行事。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,尤其在描述某些人的行为方式时具有较强的讽刺意味。

一、成语释义

项目 内容
成语 依草附木
拼音 yī cǎo fù mù
出处 《汉语大词典》
本义 原指寄生植物依附于树木生长,后引申为无主见、依靠他人或势力的人。
引申义 比喻人缺乏独立性,总是依附于他人,借势而行。
使用场景 多用于批评那些没有主见、盲目跟随他人的人。

二、成语来源与演变

“依草附木”最初是自然现象的描述,指的是某些植物(如寄生植物)依附于树木生存。后来,这一现象被引申为人类行为的比喻。在古代文学作品中,常用来形容那些没有能力、只能靠依附权贵或强者生存的人。

随着时间推移,“依草附木”逐渐成为一种带有贬义的表达方式,强调个体的依赖性和缺乏独立精神。

三、常见用法与例句

用法 例句
作谓语 他总是依草附木,没有自己的想法。
作宾语 这种人就是依草附木,靠别人撑腰。
作定语 他是个依草附木的小人,不可信任。

四、相关成语对比

成语 含义 与“依草附木”的关系
依附权贵 依靠有权有势的人 相似,但更侧重于权力层面的依赖
随波逐流 随大流,没有主见 类似,但更强调随大流的行为
落井下石 在别人落难时加害 不同,属于负面行为,但不涉及依赖

五、总结

“依草附木”作为一个源自自然现象的成语,经过长期发展,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明确贬义的词语,用来形容那些缺乏独立意识、总是依赖他人的人。在现代汉语中,它不仅保留了原有的比喻意义,还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,尤其是在批评或讽刺某些人的行为时。

通过了解其来源、含义和用法,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个成语的使用方式,并在写作或交流中灵活运用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