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凿壁偷光文言文翻译及问题?】“凿壁偷光”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著名的典故,出自《汉书·匡衡传》。这个故事讲述了西汉时期的学者匡衡勤奋好学、刻苦读书的事迹,体现了古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。以下是对“凿壁偷光”文言文的翻译以及相关问题的总结。
一、原文与翻译
文言文原文 | 现代汉语翻译 |
匡衡字稚圭,勤学而无烛,邻舍有烛而不逮,衡乃穿壁引其光,以书映光而读之。 | 匡衡,字稚圭,勤奋学习却没有灯烛照明。邻居有灯烛却照不到他家,匡衡就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灯光,借着这微弱的光亮来读书。 |
乡人皆谓之痴,然其志不改,后遂为博士。 | 乡里人都认为他傻,但他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志向,后来终于成为博士(一种官职)。 |
二、问题总结
以下是关于“凿壁偷光”文言文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解答:
问题 | 答案 |
“凿壁偷光”出自哪部典籍? | 出自《汉书·匡衡传》。 |
匡衡是谁? | 匡衡是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学者,后来成为博士。 |
故事中匡衡为什么凿壁? | 因为家中贫穷,没有灯烛照明,所以他凿穿墙壁,借用邻居家的灯光来读书。 |
这个故事表现了匡衡怎样的精神? | 表现了他勤奋好学、不怕困难、坚持自学的精神。 |
“凿壁偷光”现在常用来形容什么? | 形容在艰苦条件下仍然努力学习的人。 |
故事中的“博士”指的是什么? | 在汉代,“博士”是一种官职,负责教授经学、参与朝廷礼仪等。 |
三、总结
“凿壁偷光”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故事,更是一种精神象征。它告诉我们: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中,只要心怀梦想、坚持不懈,就能够实现自我价值。匡衡的故事激励了无数后来者,成为中华民族重视教育、崇尚学问的一个典范。
通过这篇文言文的学习,我们不仅能了解古代文化,还能从中汲取力量,用于现代生活中的学习与奋斗。